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五官科 >> 眼科
麻风性葡萄膜炎相关症状
  • 斑疹 斑疹(macule)是皮肤病症状中最常见的原发损害之一。引起的原因比较复杂,形态多种多样,分布部位各有特点,如是否为系统性对称性,还是局部性非对称性;是暴露部位,还是覆盖部位;是四肢伸侧还是屈侧。皮疹是否侵犯就膜系统,如麻疹的口腔颊或膜的 Kkplik斑;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球结膜Bitot斑。疹型间也各有特点,如麻疹样药疹,其疹间皮肤常有浮肿现象;而感染性麻疹其疹间皮肤多正常。同样是玫瑰疹样斑疹,在玫瑰糠疹中表现为疏散分布躯干及四肢近端。疹型为长椭圆形长轴与皮肤纹理一致,中心有糠批样屑。而二期梅毒玫瑰疹样斑疹多为圆形,散在分布躯干、四肢,特别侵犯手足掌心,且皮疹不痒为其特点。银屑病的红斑鳞屑为云母状银白屑成层脱落;而单纯批糠疹的鳞屑则呈糠批样屑。通过细致的观察,检查疹形特点、分布情况,再结合病史总结分析可作出正确诊断。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斑疹的组织病理变化比较浅,一般仅侵犯表皮及真皮浅层乳头层,故损害不隆起,触之无明显浸润,只有颜色改变。但斑疹的组织病理象也各具有特点。如过敏性紫癫的病理为真皮浅层细小血管出现白细胞碎裂性脉管炎、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为其特点。因此结合病史。症状、组织病理、实验室检查等构成较全面完整的诊断,但最基础的诊断仍以病史及症状检查为最重要。
  • 感觉障碍 感觉是各个感受器对机体内各种刺激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觉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
  • 眼痛 眼痛常为眼病患者的一个主诉症状。眼球及其附属器的许多病变都可以引起明显的眼痛。由于疾病的不同,其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也各异,因此必须结合其他体征才能进一步确诊。
  • 视力障碍 眼功能包括形觉、色觉和光觉。视力是比较精确地表示形觉的功能,可分为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中心视力是通过黄斑中心获得的,周边视力指黄斑以外的视网膜功能。故视力是视功能的具体表现之一。视力发生障碍,虽然很轻微,也说明视力功能受到了影响。
  • 足和足趾不能背屈 腓总神经损害表现为足和足趾不能背屈,足下垂, 走路高举足,足尖先落地,呈跨阈步态。小腿前外侧和足背部感觉障碍。
  • 丘疹 丘疹(papule)为一限局性隆起皮肤表面的实质性损害。视诊可看到,触诊可触及丘状损害,一般范围较小其直径通常在1cm以内。若丘疹扩大或丘疹互相融合成扁平隆起呈片状则称为斑块。丘疹多为圆形、类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丘疹的顶部可以是尖的呈锥形,圆的呈半球形,扁平形或中间凹陷如脐窝。颜色可以是红色如银屑病、紫红色植扁平苔薛黄色(黄色瘤)白色(萎缩性硬化性苔舞)褐色(色素病)等。丘疹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或毛囊、汗腺的部位。存在时间可长可短,数目可多可少,可柔软或坚硬,表面光滑或粗糙,可呈乳头状或表面覆以鳞屑。可散在分布,群集分布,可局限性或全身性或对称性。自觉症状轻重不同,如症痒等或无任何自觉症状。若损害介于丘疹与斑疹之间表面扁平稍隆起则称为斑丘疹。丘疹顶端上有水疮或脓疤则称为丘疤疹或脓疮丘疹。
  • 结节 结节损在较斑疹,丘疹损害大且深,多向下侵入真皮深层,重者可达皮下组织。表面呈半圆形降起较光滑。炎症性结节表面发红,痛并有角痛,直径大小为0.5~5cm。晚期常有破溃,如晚期梅毒结节性皮损,皮肤结核结节均契溃结疤。结节的组织病理改变较深多在真皮深层,并可侵犯皮下脂肪层,故可伴脂膜类及血管类改变。鸸有皮真皮浅层病理改变轻微,此点斑疹、丘疹病理改变多在表皮及真皮浅层有所不同。结节根据其病因不同,可为限局性,发病不对称,数目少;也可为系统性,对称性发病,数目也较少或稀疏。结节性皮肤病一般急性全身症状较轻,起病缓,病程相对较长,如皮肤结核,梅毒、结节性红斑慢性迁延性。因此在临床上与斑疹、丘疹性皮肤疾病有所不同。结节分为炎症性及非炎症性两种。
  • 红眼 红眼是指眼白发红。这是一种笼统的概念。球结膜和巩膜组织的血管在某种情况下出现扩张充血、淤血或出血时,即可呈现眼白发红。由于眼部各部分组织的血供来源不同,其表现的红眼形态也不一样,而反应的病变部位也不尽相同。因此红眼是许多眼病所共有的常见症状。临床诊断应进一步具体化,要了解引起红眼的结膜充血和睫状充血。结膜充血代表结膜或周围附属器官的原发或继发疾病。睫状充血则代表眼球本身的疾病。如角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充血性青光眼等。若血管本身病变或损伤破裂,则出血可积聚于球结膜下,称之为结膜下出血,其也在红眼的范畴之内。而局部淤血也可导致红眼。
  • 葡萄膜炎 葡萄膜炎指的是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的炎症;虹膜和睫状体的血液供给同为虹膜大环,故二者经常同时发炎,而总称为虹膜睫状体炎。如果脉络膜也同时发炎,则称为葡萄膜炎。葡萄膜炎是一种多发于青壮年的眼病,种类繁多,病因相当复杂,治疗不当可导致失明,在致盲眼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重视。由于其发病及复发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故其预防无从着手,治疗效果也很不理想。因此,寻求合理而有效的治疗药物,已成为眼科领域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显示全部症状

麻风性葡萄膜炎早期症状有哪些?

1.全身表现 麻风杆菌感染后经过3个月~10年(通常为2~5年)的潜伏期才发病。虽然不同类型的麻风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基本的病变为皮肤损害和周围神经病变,也可侵犯黏膜、淋巴结和眼组织,少数患者出现睾丸、卵巢、肝、脾、骨组织等病变。
(1)结核样型麻风:皮肤病变通常少见,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色素性斑疹或斑块,常出现皮肤感觉障碍、周围神经粗大。皮肤涂片难以找到麻风杆菌,但麻风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
(2)界限类偏结核型麻风:皮肤病变与结核型麻风相似,但数量较多,周围神经易于受累。皮肤涂片偶尔可查到麻风杆菌。
(3)中间界限类麻风:有多种皮肤病变,且数量较大,不易出现周围神经受累。皮肤涂片多能观察到麻风杆菌,但麻风菌素皮肤试验一般为阴性。
(4)界限类偏瘤型麻风:表现为多发性斑疹、丘疹、结节或斑块,边界往往不清楚,周围神经损害广泛,可引起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皮肤涂片通常可看到麻风杆菌,麻风菌素皮肤试验阴性。
(5)瘤型麻风:表现为多种皮肤病变,中央隆起,边界模糊,可出现眉毛脱落、面部皮肤增厚、马鞍状鼻畸形,耳、眉处出现结节,神经干增粗,出现周围神经病,引起机体肌肉萎缩、挛缩。皮肤涂片检查显示麻风杆菌强阳性,麻风菌素皮肤试验阴性。
2.眼部病变
(1)葡萄膜炎:葡萄膜炎主要发生于瘤型麻风,发生率为0.5%~23.8%。主要引起虹膜睫状体炎,可表现为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慢性虹膜睫状体炎、粟粒状虹膜麻风结节和虹膜大的麻风结节。眼后段病变少见,偶尔可引起脉络膜炎、非特异性播散性周边脉络膜炎、视网膜色素上皮增殖等。
①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是一种常见的类型,为非肉芽肿性炎症,通常双侧受累。典型地表现为突然发病,出现眼红、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检查可见睫状充血、KP、明显前房闪辉和房水炎症细胞,严重者可出现房水大量纤维素性渗出或前房积脓,可引起虹膜后粘连、继发性青光眼和前房积血等并发症。
②慢性虹膜睫状体炎:发生于各种类型的麻风,呈肉芽肿性或非肉芽肿性炎症。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无睫状充血,检查发现有细小KP或羊脂状KP、轻度前房闪辉和少量房水炎症细胞,易引起虹膜萎缩、虹膜后粘连甚至瞳孔闭锁。虹膜交感神经受累可引起瞳孔变小,所致的并发性白内障可导致视力严重下降。
③粟粒状虹膜麻风结节:也称为“虹膜珍珠”,表现为小的闪光的白色病变,由单核细胞内聚集的麻风杆菌所形成。通常发生于虹膜睫状体炎之后1~2年内,此种“虹膜珍珠”主要分布于瞳孔缘,呈项链外观,它们可脱落至房水内。
④虹膜大的麻风结节:其发生率比“虹膜珍珠”要低,表现为黄白色分叶状多形性的结节,可伴有明显的前房炎症反应。
(2)巩膜炎和巩膜外层炎:局灶性的麻风结节可引起结节性巩膜炎和巩膜外层炎;对麻风杆菌的免疫反应可通过Ⅲ型过敏反应引起弥漫性巩膜外层炎或弥漫性巩膜炎。它们常伴有角膜炎或虹膜睫状体炎,反复和长期的巩膜炎症可造成巩膜坏死、巩膜融解和巩膜葡萄肿。
(3)其他眼部病变:麻风尚可引起眉毛和睫毛脱失、兔眼、倒睫、睑外翻、结膜下纤维化、角膜神经增粗(呈串珠状)、暴露性角膜炎、点状角膜炎、间质性角膜炎、角膜血管翳伴微小的麻风结节等。
此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特征性皮肤病变伴有感觉障碍、周围神经增粗、皮肤病变内有抗酸杆菌及组织病理学显示巨噬细胞内有成群的杆菌、麻风菌素皮肤试验结果等临床表现和检查。

麻风性葡萄膜炎相关文章
麻风性葡萄膜炎常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