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白色结节 结节是指生物体表面或内部组织中圆形的小突起,灰白色结节是指这些小突起成灰白色。
- 眼前冒火花或眼前闪光 眼前冒火花或眼前闪光是颞动脉炎的临床诊断症状。颞动脉炎也称颅动脉炎,是以解剖部位命名的。它属一种大、中动脉炎症,可累及多个部位的动脉,但均有颞动脉损害。临床上以头痛、发热、眼部疼痛、全身疼痛和进行性视力障碍甚至失明为其特征。本病与风湿性多发性肌痛有密切关系。
- 晕厥 晕厥是指突然发生的暂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多由躯体因素引起,也可继发于脑的血液循环障碍。其临床特点是急性起病、短暂意识丧失。患者常在晕厥发作前约一分钟出现前驱症状,表现为全身不适感、视力模糊、耳鸣、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无力,随之很快发生晕厥。晕厥发作时,随意运动和感觉丧失,有时呼吸暂停,心率减慢,甚至心脏停搏,此时难以触及桡动脉、颈动脉搏动。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瞳孔散大,光反射与角膜反射消失,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可出现病理反射,常伴有流涎、尿失禁等。一般持续2-3min,继之全部功能逐渐恢复。患者苏醒后可有短时间的意识混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有便意,甚至二便失禁,有极度疲劳、嗜睡,持续时间几分钟至半小时,发作后检查可以无阳性体征。
- 头痛 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涉及到各个科室,尤其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多见,其病因十分复杂。发病率高,人群中几乎90%的人一生中都有头痛发作,有人称头痛是仅次于感冒的常见病,其实头痛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头痛一般是指前面在眉毛以上,后面枕下部以上即头颅上半部这一范围的疼痛。
- 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常伴有肢端麻木,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
- 血管搏动或波形的改变 所谓周围血管征指的是在某些疾病条件下,检查周围血管时所发现的血管搏动或波形的改变。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征有以下几种 表现形式: 1、毛细血管搏动征(capillary pulsation syndrome)用手指轻压患者指床末端,或以清洁的玻璃片轻压其口唇效膜,如见到红、白交替的节律性微血管搏动现象,称为毛细血管搏动征。 2、水冲脉(water hammer pulse)水冲脉也叫做陷落脉、速脉或Corrigan脉。检查时,将患者手臂抬高过头并紧握其手掌腕面,可感到患者烧动脉搏动骤起骤降,急促有力,称为水肿脉。 3、交替脉(pulsus alternans)交替脉为一种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为心肌损害的一种表现。 4、重搏脉(dicrotic pulse)正常脉波在其下降期中有一重复上升的脉波,但较第一个波为低,不能触及。在某些病理情况下,此波增高而可以触及,称为重搏脉,即一个收缩期可触及两个脉搏搏动。 5、奇脉(paradoxical pulse)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称为奇脉。不明显的奇脉只有在听诊血压时方可发现,即原来听到的脉搏声在吸气时减弱或消失,或收缩压在吸气期较呼气期降低 1.33 kPa以上。 6、洪脉(bounding pulse)洪脉是指形态正常而振幅大的脉搏,触诊血管时可发现脉搏强而大。 7、细脉(small pulse)细脉指形态正常而振幅小的脉搏,与洪脉恰恰相反,触诊时脉搏弱而小,也称做丝脉(thready Pulse)。 8、枪击音(pistol shot sound)正常时在颈动脉或锁骨下动脉可听到相当于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两个声音,而在其他动脉处听不到。在病理情况下,将听诊器的胸件轻放在患者的脑动脉或股动脉处,可听到“喀一、喀一”的声音,称为枪击音。 9、Duroziez 双重音 用听诊器的胸件放在患者的股动脉根部听到随心脏收缩出现的收缩声与回声的双重音,称为Duroziez双重音。
- 视力障碍 眼功能包括形觉、色觉和光觉。视力是比较精确地表示形觉的功能,可分为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中心视力是通过黄斑中心获得的,周边视力指黄斑以外的视网膜功能。故视力是视功能的具体表现之一。视力发生障碍,虽然很轻微,也说明视力功能受到了影响。
- 网状青斑和坏疽 “网状青斑”是一种皮肤痉挛病,是某些疾病的一种皮肤表现,有些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下也会出现网状青斑。坏疽是组织坏死后因继发腐败菌的感染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呈现黑色、暗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两者同时出现,可见于结节性多动脉炎的皮肤损害。结节性多动脉炎又称为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和坏死性动脉炎、多动脉炎等,是一种致命性疾病。其临床病变过程发展快,病变范围广泛,通常累及全身动脉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根据病变累及部位或器官的不同而表现各异。
- 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血氧饱和度(SO2)是血液中被氧结合的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容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蛋白(Hb)容量的百分比,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它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而功能性氧饱和度为HbO2浓度与HbO2+Hb浓度之比,有别于氧合血红蛋白所占百分数。因此,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可以对肺的氧合和血红蛋白携氧能力进行估计。正常人体动脉血的血氧饱和度为98% 。
巨细胞动脉炎性巩膜炎早期症状有哪些?
1.眼部表现 眼部临床表现常在全身病变发作几周后出现。失明是最常见的眼部症状。早期报道失明的发生率高达35%~50%,随着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目前其发生率降至7%~8%。失明的出现是由于动脉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或视网膜中央动脉或其分支阻塞。当供应视神经和脉络膜的2条主要睫状后动脉阻塞时,可导致GCA患者出现动脉性的AION,其特征是单眼失明或一过性黑矇,有时双眼交替出现,持续2~3min,极少持续5~30min。一过性黑矇是将要发生失明的最重要的先兆症状。如未及时就诊,40%~50%的患者可出现骤发性视力极度下降。常是双侧性,可同时发病或先后相继发病。其他的眼部表现有色觉障碍、传入性瞳孔障碍(Marcus Gunn瞳孔)和重度视盘水肿。眼底检查动脉性AION表现为苍白性视盘水肿、睫状动脉阻塞和棉絮样渗出,有助于与非动脉性AION的鉴别。
复视也是GCA持续存在的常见临床表现。复视可由第Ⅵ对脑神经麻痹引起,也可由第Ⅲ对脑神经病变所致。某些病例的眼球运动障碍是由于眼肌缺血产生,而不是神经病变引起。
由于GCA累及大、中动脉及少量的眼组织,无典型的结膜、角膜、巩膜、表层巩膜、葡萄膜或视网膜的血管炎。有时睫状前动脉和睫状后长动脉的小血管可受累,也可产生巩膜炎。
GCA患者罕见巩膜炎。但是,当年龄较大的巩膜炎患者出现明显的血沉(ESR)增快、复视、视力下降、AION、视网膜中央动脉及其分支阻塞时,应考虑有可能是GCA。据报道巩膜炎患者卒中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的发生率为0.68%。巩膜炎与全身疾病的活动有相关性。在Foster等统计的172例巩膜炎中,1例有伴发PMR的GCA。
2.非眼部表现 GCA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约2/3的患者出现一侧或双侧头痛,也是疾病的初期或首发症状。头痛特征为跳动性或刺痛感,通常位于颞侧或枕部,严重时可引起失眠。大多数患者还可以出现其他的颅部症状如头皮触痛或咀嚼时间歇痛。约半数患者可伴有全身症状如乏力、发热、食欲不振和体重下降等。这些症状可以是GCA的首发表现,由于具有非特异性,不能引起患者重视,直到出现特异性的头皮触痛或咀嚼时间歇痛或严重的视力丧失时,才去医院就诊。
虽然颈动脉和颅外动脉是GCA最常受累的动脉,但主动脉及其在上肢和颈部的分支也可累及,从而产生心脑血管性疾病。出现上肢疼痛,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或腋动脉杂音,有时出现颈动脉和上肢动脉的搏动减弱或消失。偶尔出现冠状动脉炎导致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也可引起神经系统疾病,如周围神经病变、偏瘫、突发性听力丧失、反应迟钝、抑郁、精神症状和脑干卒中等。
凡患者年龄超过60岁,有头痛、一过性视力障碍甚至失明、PMR、不能解释的持续性发热、贫血或ESR增快时应考虑GCA的诊断。当患者出现眼部或GCA的全身症状及ESR增快时,即使未做活检,也应立即进行大剂量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