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晶状体铁质沉着 铁是最常见的眼内异物,在晶体内的异物可形成局限性白内障,如果铁异物很小,可在晶体内存在多年而无明显的反应,铁在眼内能氧化,并逐渐在眼内扩散,形成眼球铁锈沉着症,包括角膜,虹膜,晶状体,视网膜的铁锈沉着,最终导致失明,眼球的铁锈沉着与眼内异物的大小和位置有关,较大的和眼后部铁异物容易向眼后节游移。 初期晶体前囊下有细小棕黄色小点,后期在前囊下有棕色的铁锈斑,初期必须扩大瞳孔后始可查见,晚期晶体纤维变性,逐渐发展为全白内障,最终晶体卷缩,或者由于悬韧带变性造成晶体脱位,铁锈沉着症之所以有白内障发生,是由于晶体上皮细胞吸收铁后变性,新的纤维生长受阻,此时即便摘除白内障,视力也不能很快恢复。 晶状体铁锈沉着症是外伤性白内障的一种临床症状。直接或间接性机械损伤作用于晶状体,可使其产生混浊性改变,称作外伤性白内障(traumatic cataract)。患者多见于儿童、青壮年男性和战士。常见的有三种类型,即钝挫伤、爆炸伤和眼球穿通伤所引起的白内障。由于致伤的因素和局部的表现不同,本病有多种名称。大多数病例可述及明显的外伤史,然而切不可忽视“否认外伤史”的外伤性白内障,尤其在婴幼儿。
- 晶状体突出 晶状体突出是近视的症状之一。
- 青年白内障 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发生在青年人群称为青年白内障。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和局部营养不良等可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
- 晶状体混浊 晶状体挫伤主要表现为晶状体混浊和脱位。当眼球突然受到前方来的打击时,晶状体纤维发生肿胀甚至断裂。轻者,前囊下出现散在点状或片状混浊。重者全晶状体混浊,严重影响视力,有的可于数周内吸收,混浊消失;有的则成为永久性混浊;有的挫伤后,发生晶状体囊膜破裂,若破口较小且很快闭合,混浊可局限,否则可因房水侵入,导致全部混浊。
- 晶状体移位 在正常情况下晶状体(lens)由晶状体悬韧带悬挂于睫状体上,其中心与视轴几乎一致。由于先天性、外伤或病变等原因使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或全部缺损或离断,引起对晶状体的悬挂力不平衡或丧失可导致晶状体离开正常的生理位置称为晶状体异位(ectopia lentis)根据悬韧带缺损或离断的程度(部分或完全)晶状体异位分为不全脱位(subluxation)和全脱位(luxation/dislocation);根据病因晶状体异位分为先天性、自发性和外伤性。
- 角膜混浊 角膜是无血管结构的透明组织。透明是角膜组织的最大特征,是担负其生理功能的基本要素。一旦因外伤或有害因素影响,使其透明度丧失发生混浊,就会引起视力障碍。
- 视力障碍 眼功能包括形觉、色觉和光觉。视力是比较精确地表示形觉的功能,可分为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中心视力是通过黄斑中心获得的,周边视力指黄斑以外的视网膜功能。故视力是视功能的具体表现之一。视力发生障碍,虽然很轻微,也说明视力功能受到了影响。
晶状体异位早期症状有哪些?
1.晶状体不全脱位 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松弛或离断,使晶状体偏离正常的生理位置,但移位的晶状体仍在瞳孔区、虹膜后平面的玻璃体腔内,称为晶状体不全脱位。晶状体不全脱位产生的症状取决于晶状体移位的程度。如果晶状体的轴仍在视轴上,则仅出现由于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弯曲度增加引起的晶状体性近视。如果晶状体轴发生水平性、垂直性或斜性倾斜,可导致用眼镜或接触镜难以矫正的严重散光。更常见的不全脱位是晶状体纵向移位,可出现单眼复视。眼部裂隙灯检查可见前房变深,虹膜震颤,晶状体呈灰色,甚至 可见到赤道部断裂的悬韧带。玻璃体疝可进入前房,表面有色素。眼底镜下可见新月形的眼底反光和双眼底像。
2.晶状体全脱位 晶状体悬韧带完全离断,使晶状体完全离开正常的生理位置,向前房或玻璃体腔移位,称为晶状体全脱位。可有以下几种情况:
(1)晶状体嵌顿于瞳孔。
(2)晶状体脱入前房。
(3)晶状体脱入玻璃体腔,浮在玻璃体上或沉入玻璃体内。
(4)晶状体通过视网膜裂孔进入视网膜下的空间和巩膜下的空间。
(5)晶状体通过角膜溃疡穿孔、巩膜破裂孔进入结膜下或眼球筋膜下。
晶状体全脱位比不全脱位后果更严重。晶状体可嵌顿于瞳孔区引起瞳孔阻滞,常发生在外伤后晶状体轴旋转90°,晶状体的赤道部位于瞳孔区甚至晶状体180°转位,晶状体前表面对向玻璃体。
晶状体完全离开瞳孔区后,视力相当于无晶状体眼视力,前房变深、虹膜震颤,脱位的晶状体早期可随着的改变发生移动。如果晶状体脱入前房,则沉于变深的前房下方,晶状体直径比处在正常位置时小,凸度增加。透明的晶状体呈油滴状、边缘带金色光泽,混浊的晶状体呈一白色盘状物。晶状体在从玻璃体腔通过瞳孔脱入前房过程中有部分可发生瞳孔阻滞,引起急性青光眼。假如瞳孔区清亮,可保持良好视力,病人能较好耐受。有时过熟期的白内障可因晶状体脱入前房而改善视力,前房内的晶状体可逐渐被吸收。然而更常出现晶状体反复与角膜及虹膜睫状体接触引起严重的虹膜睫状体炎、角膜营养不良和急性青光眼。晶状体脱入玻璃体腔比脱入前房常见,而且病人能较好耐受,但最终的预后仍有问题。
根据临床表现及眼部体征,确诊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