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五官科 >> 眼科
角膜基质炎相关症状
  • 眉弓疼痛 眉弓疼痛是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症状。细菌性角膜炎(bacterial keratitis)是20世纪60年代最主要的感染性角膜疾病,70年代以后病毒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棘阿米巴性角膜炎迅速增多,但细菌性角膜炎仍是当前发病率和致盲率最高的感染性角膜病。
  • 红眼 红眼是指眼白发红。这是一种笼统的概念。球结膜和巩膜组织的血管在某种情况下出现扩张充血、淤血或出血时,即可呈现眼白发红。由于眼部各部分组织的血供来源不同,其表现的红眼形态也不一样,而反应的病变部位也不尽相同。因此红眼是许多眼病所共有的常见症状。临床诊断应进一步具体化,要了解引起红眼的结膜充血和睫状充血。结膜充血代表结膜或周围附属器官的原发或继发疾病。睫状充血则代表眼球本身的疾病。如角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充血性青光眼等。若血管本身病变或损伤破裂,则出血可积聚于球结膜下,称之为结膜下出血,其也在红眼的范畴之内。而局部淤血也可导致红眼。
  • 角膜混浊 角膜是无血管结构的透明组织。透明是角膜组织的最大特征,是担负其生理功能的基本要素。一旦因外伤或有害因素影响,使其透明度丧失发生混浊,就会引起视力障碍。
  • 泪溢 泪溢是在泪液分泌正常的情况下,由泪道排泄发生障碍而引起泪液经睑缘溢出现象。迎风时加重。泪溢是泪道疾病的主要症状。泪道病是患者感到极为痛苦的常见眼病。泪溢应和反射性泪腺分泌过多所致的流泪相区别。
  • 角膜大小不等的透明水泡 由大泡性角膜病变引起的疾病,表现为角膜上皮失去光泽,有大小不等的透明水泡,破裂后可复发。 把在角膜上皮层形成水泡的状态称为大泡性角膜病变(bllous keratopathy)。以往称为大泡性角膜炎。实际上它并不是一种炎症,而是变性,是堪质层特别是内皮层的异常,而致水分贮存在上皮层的结果。由角膜内皮细胞的异常或破坏所引起。正常角膜内皮细胞数量约为3000个/mm2,其减少至500-1000个/mm2时,即可能发生本病。白内障手术后,眼外伤、青光眼晚期,严重的色素膜炎,Fuch氏角膜营养不良、角膜移植失败等均可能引起角膜内皮细胞破坏和减少,导致大泡性角膜病变。
  • 角膜烧伤 角膜烧伤包括很多种,常见的有角膜化学烧伤,角膜热烧伤
  • 视力障碍 眼功能包括形觉、色觉和光觉。视力是比较精确地表示形觉的功能,可分为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中心视力是通过黄斑中心获得的,周边视力指黄斑以外的视网膜功能。故视力是视功能的具体表现之一。视力发生障碍,虽然很轻微,也说明视力功能受到了影响。
  • 水肿 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edema)。正常体腔中只有少量液体,若体腔中体液积聚则称为积水(hydrops),如腹腔积水(腹水)、胸腔积水(胸水)、心包积水、脑室积水、阴囊积水等。水肿液一般即是组织间液,根据水肿液含蛋白质的量的不同,可将水肿液分为渗出液(exudat),其相对密度>1.018,及漏出液(transudat),其相对密度<1.015。
  • 角膜灼伤刮伤 角膜好比手表上覆盖的玻璃,它覆盖着虹膜和瞳孔。角膜外层细胞是身体复原最快的组织,但不能因此掉以轻心。 阳光或一些外界物体特别是表面较粗糙的固体物接触或擦过角膜表面时,均可造成角膜不同程度的擦伤,如角膜上皮缺损或剥脱等。
显示全部症状

角膜基质炎早期症状有哪些?

1.一般临床征象 眼部有疼痛、流泪及畏光,伴有水样分泌物和眼睑痉挛。视力轻度到重度下降,睫状充血等。
2.角膜的病变 取决于疾病所处的阶段及持续时间。一般说来,上皮完整但常常处于水肿状态。早期可有弥漫性的或扇形的、周边程度较低的基质浸润,内皮层伴有或不伴有KP。随着基质层炎症反应的加重,基质层和上皮层水肿加剧,常呈毛玻璃样外观。前房反应也可加重,患者的症状也加剧。新生血管常侵入基质层内。
根据其严重程度,整个病变可能局限于角膜周边部,也可能向中央发展波及整个角膜。如果在几周甚至数月之后不进行治疗,基质的炎症和血管化将达到高峰,然后消退,逐渐的血管闭塞,角膜形成永久性瘢痕。
3.特异性征象
(1)梅毒性角膜基质炎:可分为3期:
①浸润期。
②血管新生期。
③退行期。
活动性梅毒性基质炎第1个显著的征象是轻微的基质层水肿,少量的内皮层KP。严重的疼痛、清亮透明的分泌物以及畏光等,预示着炎症浸润的开始。
典型的基质层炎症常常从周边开始,在上方呈扇形分布。稀疏的、灰白色的基质层浸润扩大并融合。在此期出现上皮层水肿及小水疱形成。这个过程可能局限在角膜的某一部分,或整个角膜变混浊,呈典型的毛玻璃样外观。在新生血管期,浸润变得更加浓密,血管从周边部侵入深基质层。血管内生和炎症可能局限在周边部呈扇形,或在几周甚至几个月后向中央发展侵犯整个角膜,呈红调,称为Hutchinson橙红斑。
一旦整个角膜血管化,病程可能已达到顶峰,预示进入吸收期。1~2年后,如果不治疗,炎症开始消退,周边部开始变透明。角膜内血管闭塞、角膜瘢痕持续存在。内皮细胞层和后弹力层可能有持续性的皱褶、疣状赘生物、角膜后玻璃状的嵴状物以及可延续进入前房的纤维束。通常这种现象只在病变静止期才能看到。
先天性梅毒性角膜基质炎通常累及双侧角膜,75%以上病人在1年之内第2只眼开始发病。大约9%的病人有炎症复发。后天性角膜基质炎通常发病较轻,病灶较局限。
此外,先天梅毒性角膜基质炎,常同时还有先天性梅毒其他典型的特征,即Hutchison齿及重听(或耳聋)连同角膜基质炎,称为Hutchinson三联征。
(2)结核杆菌很少并发角膜基质炎,然而,应该排除这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这种基质角膜炎趋向于周边部,并且常呈扇形分布及伴有扇形角巩膜炎。不像梅毒性角膜炎,这种角膜炎的炎症影响前中基质层,浓密的浸润占主导地位,有时呈现结节状、脓肿样浸润。血管化通常限于前基质层;然而,血管管径通常较大,且呈弯曲状。病程迁延,残余的角膜瘢痕较厚,原因是严重的炎症反应导致了比较严重的角膜细胞坏死。
(3)麻风以多种方式累及角膜,因脑神经功能失调或眼睑结构的变化导致了角膜暴露。表层无血管性的角膜炎是麻风具有特征性的损害,通常从颞上象限开始。开始小而分散的上皮下混浊或前基质层混浊,以后融合变成弥散性的前基质层混浊。最后血管侵入,向角膜混浊区延伸,形成特征性的麻风血管翳。
角膜基质炎的病因诊断主要取决于病史、眼部及全身检查。
1.急性梅毒性角膜基质炎 是先天性梅毒的晚期表现之一。大多数发生于5~20岁,但也可以早到出生时,晚至50岁。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眼部征象包括“胡椒盐”状的脉络膜视网膜炎或视神经萎缩等,同时伴有其他先天性梅毒的晚期症状,均提示本病的存在。一些其他的晚期梅毒表现,包括Hutchinson牙齿和骨骼的畸形、第Ⅷ对脑神经受累导致耳聋、精神发育迟缓及行为异常等。
性病史、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或心血管受累,加上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即可确诊后天性梅毒。
梅毒血清学检查常用的有补体结合试验(如Wasserman试验)和沉淀试验(如Kahn试验)等。这些试验对于各期梅毒的诊断,治疗效果的判断以及发现隐性梅毒均有重要意义。
2.结核性角膜基质炎的病因诊断 取决于眼部所见、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阴性、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以及全身性结核感染的病史。
3.麻风性角膜基质炎的病因学诊断 眼科医师难以做出初诊,要依据皮肤科医师的协助。面部有典型的“狮样面容”,眼睑皮肤增厚,秃睫,面神经麻痹是常见的晚期征象,可形成兔眼和睑外翻。角膜神经可发生节段性的增粗,形成“串珠”状。虹膜表面可以出现小砂石状的乳白色结节,在睑裂处角巩膜缘的巩膜侧有黄色胶样结节以及角膜颞侧浅层血管翳等可确定诊断。

角膜基质炎相关文章
角膜基质炎常用药品
  • 氧氟沙星滴眼液

    本品适用于治疗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泪囊炎、术后感染等外眼感染。

  • 氧氟沙星滴眼液

    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泪囊炎、术后感染等外眼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