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新生血管相关症状
- 虹膜表面形成灰白色肿瘤结节 裂隙灯检查,前房内有瘤细胞集落,形成假性前房积脓、角膜后沉着物,虹膜表面形成灰白色肿瘤结节 ,可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一期诊断提供一些临床依据。
- 虹膜新生血管与纤维血管膜 虹膜新生血管并非虹膜的原发性疾病,而是继发于许多眼病及某些全身性疾病。由于它可以发展成为或者合并有纤维血管膜的形成,以致虹膜角膜角关闭而发生严重的新生血管青光眼,眼压往往难以控制,终至患眼失明甚至因眼球剧痛而摘除眼球。因此,尽早发现并及时处理便十分重要。在1868年Bader曾对虹膜新生血管进行过描述以后相继有不少作者报告糖尿病、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患者伴发的虹膜新生血管。由于检查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荧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虹膜新生血管的发现不断增多。
- 眼痛 眼痛常为眼病患者的一个主诉症状。眼球及其附属器的许多病变都可以引起明显的眼痛。由于疾病的不同,其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也各异,因此必须结合其他体征才能进一步确诊。
- 自发性球内出血 为葡萄膜中常见的恶习性肿瘤,多见于40~60岁,与性别或左右眼无关,可以发生于脉络膜的任何部位,但常见于眼的后极部,有时可以出现自发性球内出血,但总体发病概率为百万分之一~二。 临床上其生长有二种方式: 局限性:在巩膜与脉络膜之玻璃膜间局限性生长,呈扁平椭圆形。因受巩膜和玻璃膜的限制,生长较慢,如穿破玻璃膜,则在视网膜下腔内迅速扩大,形成基底大,颈细头园的蘑菇状肿瘤。 弥漫性:特点是广泛弥漫性浸润,瘤细胞循血管及淋巴管鞘浸润,并沿脉络膜平面扩展,所以病程较局限性者长,发展慢。眼底除有不规则色素散布外,余无显著的高起。
- 虹膜发炎 虹膜发炎叫做虹膜炎(虹膜就是决定眼睛颜色的那个部分),有时候虹膜后面的睫状体也会一起发炎。虹膜发炎时,发炎区的微小白色细胞及眼内小血管漏出的过多蛋白质,飘浮在虹膜与角膜间的房水中。如果房水中飘浮的细胞太多,它们会攻击角膜的后面,也会在房水中沉淀。造成虹膜炎的原因不明。一只眼或双眼都可能受影响。
虹膜新生血管早期症状有哪些?
虹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临床经过可分为3期: 第1期:即早期,新生血管首先出现于虹膜的近瞳孔缘及房角的某些区域。虹膜表面可见细小弯曲和不规则的红线,在棕色虹膜需仔细检查才能发现。虹膜角膜角检查见房角宽度仍正常。此期持续时间随发病原因不同而异,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所致者发展迅速,此期仅维持数周或数月;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虹膜新生血管常可维持数年而不进展。 第2期:虹膜新生血管继续增加,互相融合,直至整个虹膜表面新生血管成网状,虹膜角膜角亦有较多新生血管,但无或仅有少数区域虹膜周边前粘连。 第3期:虹膜表面普遍被新生血管膜遮蔽;由于纤维血管组织收缩,牵引色素层向前而形成瞳孔缘色素层外翻;虹膜角膜角广泛周边前粘连,导致眼压急剧升高和新生血管青光眼,显著混合充血。患眼剧痛,视力仅存光感。 虹膜新生血管时患眼常常出现前房积血,其发生率可达25%甚至更高。出血量多少不等,但往往病程迁延难于吸收。除了裂隙灯检查外,还可进行虹膜荧光造影检查。浅色虹膜者用荧光血管造影可清楚显示其虹膜血循环情况。正常情况下,虹膜血管呈放射状规则排列。而虹膜表面的新生血管呈不规则线状或网状,且荧光素迅速大量从新生血管渗漏进前房,也有作虹膜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研究报告,但少用。 根据裂隙灯检查以及FFA检查结果可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