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婴儿枕秃 小婴儿的枕部,也就是脑袋跟枕头接触的地方,出现一圈头发稀少或没有头发的现象叫婴儿枕秃
- 上半身消瘦,下半身肥胖 上半身消瘦,下半身肥胖型常见于梨形身材,患者上半身非常消瘦,肋骨清晰可见,没有肌肉;但是下半身却粗大,臀部腿部都非常肥胖。
- 眉弓疼痛 眉弓疼痛是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症状。细菌性角膜炎(bacterial keratitis)是20世纪60年代最主要的感染性角膜疾病,70年代以后病毒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棘阿米巴性角膜炎迅速增多,但细菌性角膜炎仍是当前发病率和致盲率最高的感染性角膜病。
- 滴状角膜 Fuchs内皮营养不良(Fuchs endothelial dystrophy),又叫滴状角膜(cornea guttata),是一种常见现象,随年龄其发生率显著增加。许多滴状角膜患者,角膜其他方面表现正常且不影响视力。少数患者发生角膜基质和上皮水肿,可引起视力显著减退。
- 泪溢 泪溢是在泪液分泌正常的情况下,由泪道排泄发生障碍而引起泪液经睑缘溢出现象。迎风时加重。泪溢是泪道疾病的主要症状。泪道病是患者感到极为痛苦的常见眼病。泪溢应和反射性泪腺分泌过多所致的流泪相区别。
- 生长缓慢 儿童的年龄性别身高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生长迟缓,如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生长迟缓,此指标主要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 角膜灼伤刮伤 角膜好比手表上覆盖的玻璃,它覆盖着虹膜和瞳孔。角膜外层细胞是身体复原最快的组织,但不能因此掉以轻心。 阳光或一些外界物体特别是表面较粗糙的固体物接触或擦过角膜表面时,均可造成角膜不同程度的擦伤,如角膜上皮缺损或剥脱等。
- 视力障碍 眼功能包括形觉、色觉和光觉。视力是比较精确地表示形觉的功能,可分为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中心视力是通过黄斑中心获得的,周边视力指黄斑以外的视网膜功能。故视力是视功能的具体表现之一。视力发生障碍,虽然很轻微,也说明视力功能受到了影响。
- 角膜烧伤 角膜烧伤包括很多种,常见的有角膜化学烧伤,角膜热烧伤
- 角膜混浊 角膜是无血管结构的透明组织。透明是角膜组织的最大特征,是担负其生理功能的基本要素。一旦因外伤或有害因素影响,使其透明度丧失发生混浊,就会引起视力障碍。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早期症状有哪些?
本病发病早,10岁前(多于2~7岁)即已发病。而出现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症状及逐渐加剧的视力减退症状,则常在10岁后。不少病人在30~40岁时即需角膜移植手术治疗。本病多数为对称性双眼发病,但亦有报告为单眼者。早期在裂隙灯下可见角膜中轴部呈轻度弥漫性混浊,在旁中心角膜实质浅层与Bowman层内有不规则的分支状细条和点状结节,逐渐扩展增粗增大,交织成网或呈带有结节的格子状。用后照明法照明时可见此格子线条及结节为折光性双轮廓,其内有一光学透明核心。这种折光性半透明的格子形线条为本病的特征性病变。在角膜上皮下尚可见另一种非折光性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的局限性混浊斑点,以上各种病变可向周边(一般不达角膜缘部)及实质深层扩展;亦可向上皮层伸展,使角膜上皮表面不规则。加上浅层角膜形成的瘢痕,更加重了角膜的混浊程度,以致有时外观上与斑状及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的晚期很相似。晚期因瘢痕形成,知觉减退,上皮糜烂症状逐渐消失(图1)。
1.Ⅰ型 大多于童年发病,病变双眼对称,初期可无任何症状。病情缓慢进展,常在10岁以后出现因复发性上皮糜烂引起的眼部刺激症状及逐渐加重的视力减退,至20~30岁时视力多已严重受损。裂隙灯检查早期可见角膜中央部呈轻度弥漫性混浊,在实质浅层与Bowman层内有不规则的分支状白色细条和混浊点,这些细条和混浊点逐渐扩展增粗增大,交织成网格状,其间有结节状的混浊点。用后部照明法检查时可见此网格线条及结节为折光性双轮廓,其内有一光学透明核心,为本病的特征性病变。以上病变可向周边(一般不达角膜缘)及实质深层扩展,亦可向上皮层扩展,使角膜表面不规则。晚期角膜中央呈致密的盘状混浊,掩盖了原有的网格状线条,以至有时与斑状及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难以鉴别,需仔细寻找折光性分支状格子线条方能区分。
2.Ⅱ型 为家族性淀粉样变性,其角膜病变起病较晚,一般在20岁以后。角膜网格状病变较细、较稀少,视力损害亦较轻,很少需角膜移植手术。患者除角膜病变外,还同时伴有全身淀粉样变性的表现如进行性脑神经及周围神经麻痹、皮肤干痒、眼睑皮肤松弛等。
3.Ⅲ型和ⅢA型 起病亦较晚,角膜网格状病变较粗大,但视力损害较轻。Ⅲ型病程中无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
4.Ⅳ型 亦属不典型的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其特点为混浊位于深部基质层。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可以确定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