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老年病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相关症状
  • 开睑及闭睑失用 开睑及闭睑失用:不自主的提睑肌抑制及眼轮匝肌抑制。是老年人帕金森病的典型体征之一。
  • 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
  • 判断力和定向力障碍 定向力是对周围环境(时间、地点、人物)及自身状态(姓名、年龄、职业等)的察觉和识别能力。定向力障碍是意识障碍的重要判定标准。定向力障碍是指持续地缺乏对人、地点、时间或环境的定向力达3-6个月以上。判断力是指人对某一事物或者某一个人所能辨认识别的能力。许多脑部疾病都可以导致人体发生判断力和定向力障碍。
  • 步态异常 步态是指患者步行时的姿势。是一种复杂的运动过程,要求神经系统和肌肉的高度协调,同时涉及许多的脊髓反射和大、小脑的调节,以及各种姿势反射的完整、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相互协调。因此观察步态常可提供重要的神经系统疾病线索。不同的疾病可有不同的特殊步态,但是步态并非是确诊的依据,而是对诊断有参考意义。检查时注意排除由骨骼的畸形及骨、关节、肌肉、血管、皮肤及皮下组织等病变引起的步态异常。
  • 老人行动迟缓 上了年纪后,由于肌体各方面的退化,老年人会表现出行动迟缓,大部分人正常,毋庸太担忧。但对于老年人来说行动迟缓也必须警惕可能是帕金森病的早期表现。
  • 不自主运动 不自主运动是指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无目的、不自主、不能控制的病态动作。不自主运动可出现于神经系统的任何部的病变,如大脑皮质运动区及其下行纤维,基底节、脑干、小脑、脊髓、周围神经以及各部的病变都可引起。其表现多种多样,产生不自主运动主要和锥体外系的功能失调有关。临床上常见的不自主运动有:震颤、舞蹈样运动、偏身投掷症、手足徐动症、肌强直、肌阵挛、肌纤维颤动、肌痉挛等。
  • 抽筋 抽筋是抽搐的俗称,是大脑功能暂时紊乱的一种表现。人体肌肉的运动是受大脑控制的,当管理肌肉运动的大脑有关细胞暂时过度兴奋时,就会发生不能自控的肌肉运动,可局限于某群肌肉或身体一侧,或波及全身,即抽筋。
  • 运动性忽略症 运动性忽略症(motorneglect)患者只用健康搜索一只手往往是右手来做事,及做手势而另一只手通常是左手,似乎被忘记了而将之闲置在一旁,那样行走时,患侧手臂健康搜索不摆动或极少摆动健康搜索,像半侧帕金森病患者一样,当患侧手臂处于很不舒服的位置时也长时间保持不动。下肢的忽略,表现为行走时患侧常碰撞障碍物,在他面前放一双鞋请他穿上时,只穿健侧的一只而忽略了患侧的一只。
  • 两手颤抖 颤抖是一种规律性而反复的不自主的身体抖动, 可以发生在全身各处, 但以四肢为多. 幅度可以大或小, 速度可以快或慢 , 一般介于每秒1至10次间. 手抖分为生理性手抖和病理性手抖:生理性手抖动的幅度小而速度快,多在静止时出现,是一种细小的、快速的、无规律的抖动;病理性手抖,医学上称“震颤”;是指手不随意的颤动,常为永久性的.
  • 肌性肌无力 肌性肌无力是指神经肌肉接头之间传递障碍和肌纤维本身的病变,即突触前膜、突触隙、突触后膜和肌纤维本身的病变所导致的肌肉无力。如重症肌无力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乙酸胆碱受体遭到损害;有机磷中毒时,胆碱酯酶的活力受到影响,使乙酸胆碱的作用过度延长而影响肌细胞的兴奋性;周期性麻痹是由于膜电位的改变。肌强直性肌病是膜电位的不稳定;肌磷酸化酶缺乏症和肉碱棕相酸转移酶缺乏症,是由于肌肉的能源供应障碍;肌营养不良症和多发性肌炎均是肌纤维本身的病变。肉毒中毒和高血镁症影响钙离子进人神经末梢,氨基着类药物阻碍乙酸胆碱的释放,均影响突触前神经冲动的传出;美洲箭毒素和乙酸胆碱受体结合,从而影响乙酸胆碱和乙酸胆碱受体的结合等均可导致肌性肌无力。
  • 瘫痪 瘫痪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肌肉活动能力的降低或丧失。
  • 功能性震颤 震颤是身体某一部位或全部循一定方向、不自主的、节律性或无节律性的颤动。多见于手、足、舌、眼睑口角等。头部、下肢相干少见。功能性震颤:震颤幅度较生理性大,肉眼可以察觉,其病因可见于低血糖、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酒精中毒、药物中毒等。也见于正常人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惊恐、生气、怯场、剧烈运动时等。瘟病性震颤也属于此类,其震颤常无规律,部位也不固定,常伴有心理障碍和其他瘟病征象。
  • 足部震颤 足部震颤是帕金森病的特征之一。帕金森病又称特发性帕金森病(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PD),简称Parkinson病,也称为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shaking palsy),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主要病变在黑质和纹状体通路,多巴胺生成减少。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000/10万,随年龄增高,男性稍多于女性。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及减少、肌张力增高、姿势不稳等为主要特征。
  • 意向性震颤 意向性震颤是指出现于随意运动时的震颤。其特点是在有目的运动中或将要达到目标时最为明显,常见于小脑及其传出通路病变时。意向性震颤可以不伴肌张力的减低,只在肢体运动时才出现。
  • 肌肉纤维震颤 肌肉以每秒4次~6次的频率,连续而有节律的收缩与松弛称为肌肉震颤,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症状。
  • 手震颤 手震颤是一种不由自主的、有节律的抖动,它是由肌肉反复收缩和松弛引起。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震颤,称为生理性震颤,但大多数的震颤太轻微而不被察觉。按照震颤的速度、节律、出现的频率及其严重程度,可将其分类。运动性震颤出现在肌肉活动时,静止性震颤在肌肉休息时出现,即出现在病人完全松弛的情况下。这类震颤可以是帕金森病的症状之一。意向性震颤是在采取某一姿势的时候出现。特发性震颤通常开始于儿童期,随年龄增大而逐渐明显。其病因尚不清楚。老年性震颤也是一种特发性震颤,出现在老年期。如果特发性震颤患者有家族史,有时又称为家族性震颤。
  • 四肢震颤 帕金森综合症,是发生于中年以上成人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疾病。美国APDA称年龄小于40岁便开始患病者为年轻的帕金森病患者。原发性震颤麻痹的病因尚未明了,10%左右的病人有家族史;部分患者可因脑炎、脑动脉硬化、脑外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一氧化碳、锰、汞、氰化物、利血平、酚噻嗪类药物中毒及抗忧郁剂(甲胺氧化酶抑制剂等)作用等都可引起类似帕金森病的表现帕金森综合征。
  • 肢体震颤 肢体震颤是一种针灸临床常见的病症。本症病因多与“风”有关,与肝的关系较为密切。多郁易怒、心肝火旺、阳风内动,或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水不涵木、虚风内动,皆可引发肢体震颤。此外,胆主决断,倘若胆腑虚寒,则怯弱易惊,亦可引起肢体震颤。
  • 静止性震颤 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是主动肌与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节律性震颤,常见手指搓丸样动作,频率4~6次/S,静止时出现,紧张时加重,随意运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也可见于下颌、唇和四肢等,是帕金森病的特征性体征。
  • 肢体不自主震颤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一些老年人手、头或下肢不由自主地颤抖或来回摆动,对老年人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其实,由于许多病因均可引起肢体不自主震颤,要鉴别处理。震颤是指头及四肢颤动、振摇,麻痹是指肢体某一部分或全部肢体不能自主运动。常见于帕金森病者。
显示全部症状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早期症状有哪些?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运动障碍。典型症状为“磁性足反应”(起步极其困难),但活动中行走近乎正常或呈短小步态。无急性脑卒中史或神经影像学改变者,临床表现类似老年性步态障碍。常伴锥体束征和痴呆。
从VP的起始症状至长期的病程中所出现的临床症状,其特征与PD仍有所区别,帕金森病(PD)的非对称性强直性肌张力增高、频繁的静止性震颤、对抗PD的药物有良好的反映以及缺乏锥体束征等,可与VP相区别。
Yamanouchi对24例典型的VP和30例PD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作为初始症状,静止性震颤在VP组患者仅有l例(4%),而在PD组患者中有14例(47%),两者有极显著差异(P<0.001)。随着病程的进展,4例VP患者出现了震颤(17%),其中3例为静止性,22例PD患者出现了震颤(73%),其中20例为静止性震颤(P<0.01)。在VP和PD患者中,强直性肌张力增高、非对称性肌强直、痴呆差异均显著。此外,VP患者半数以上出现锥体束征、假性延髓性麻痹。
经病理证实的VP患者,其主要临床特点有:①起病可急可缓,可隐匿起病;亦可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②多无静止性震颤;③强直性肌张力增高;④非对称性肢体强直;⑤动作缓慢;⑥步态慌张;⑦表情呆板,呈“面具脸”;⑧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出现锥体束征、假性延髓性麻痹;⑨VP患者亦出现痴呆;⑩VP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自发缓解。
在临床上区分VP和PD时,应仔细对各自症状进行分析,同时还应从症状以外的各个方面加以综合判断。
1.基本依据 对VP的临床诊断,应从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药物疗效评价等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还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以及排除VP和PD同时存在的病例。现已证实PD病可并发脑梗死,尤其纹状体的腔隙梗死。虽然有些PD患者基底核和大脑白质有血管性损害,但是所有的损害都比较轻微。
自MRI应用于临床以来,在诊断VP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Zijlmans等研究发现,不论是急性起病还是隐匿性起病的VP患者,其皮质下白质或灰质病灶的体积明显大于PD组或高血压组患者,可以把脑组织体积的损害程度以O.6%作为一个临界点,VP患者皮质下白质或灰质的病灶体积常超过脑组织体积的0.6%,同时,临床上隐匿起病的VP患者,其血管的损害主要是弥漫的位于分水岭区,而急性起病的VP患者的血管的损害主要位于皮质下的灰质(纹状体、苍白球、丘脑)。不论哪一类VP患者,其黑质均无任何变化。
2.诊断标准 根据以上所述,VP的临床诊断指标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病史:大多数VP患者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或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史。
(2)卒中病史:不少患者发病前有反复发作的卒中病史。
(3)症状和体征:除有肌张力强直性增高,非对称性肢体强直、慌张步态、表情呆滞、痴呆等帕金森综合征症状和体征外,患者无静止性震颤出现。并经常伴有锥体束征,假性延髓性麻痹。
(4)影像学检查:头颅MRI显示皮质或白质有血管性损害,如腔隙性梗死等。主要位于分水岭区、基底核等处。
(5)左旋多巴治疗效果不佳。
(6)临床上VP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有自发的缓解现象。
(7)应排除药物、毒物、外伤、感染、脑积水以及一些变性疾病所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
(8)应排除帕金森病以及PD和VP并存的病例。
根据以上几点,临床上可以诊断为VP,但最后确诊仍需病理学证实。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相关文章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常用药品
  • 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

    1.脑外伤后遗症2.脑炎及脑膜炎后遗症3.神经官能症、脑神经衰弱失眠4.神经性头痛5.动脉硬化引起的脑萎缩6.儿童大脑发育不全7.美尼尔氏综合症8.精神分裂症

  • 通脉颗粒

    活血通脉。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脑血栓,脑缺血,冠心病,心绞痛。

  • 左旋多巴片

    用于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

  • 左旋多巴片

    用于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