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花 看东西模糊不清,常见于低血糖、颈椎病、神经衰弱症、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等。
- 感觉过敏 即感觉增强。感觉阈值降低或强烈的情绪因素造成。临床表现为患者对一般强度的刺激反应特别强烈和敏感,显得难以忍受。如感到阳光特别刺眼,声音特别刺耳,轻微的触摸皮肤感到疼痛难忍等是。 多见于丘脑或周围神经病变,精神科见于神经衰弱、癔症、疑病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 腰骶部酸痛 慢性盆腔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
- 肌肉紧张性疼痛 肌肉紧张性疼痛是神经衰弱的一种临床表现。神经衰弱是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以精神易兴奋却又易疲劳为特征,常伴有紧张、烦恼、易激惹等情绪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
- 多疑 如果看见两个同学在窃窃私语,就以为在说自己的坏话;别人无意之中看自己一眼,以为别人不怀好意,别有用心;每当自己做错了事,即使别人不知道,也怀疑别人早就知道,好像正盯着自己似的;别人无意之中说了一句笑流也以为在讥讽自己。怀疑别人对自己的真诚,认为这些都是虚假的,整个世界都是罪恶的,自己没有一个可以与之谈心的朋友;经常地感到孤独、寂寞、心慌、焦虑。 多疑是指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消极心态。 具有多疑心态的人往往带着固有的成见,通过“想象”把生活中发生的无关事件凑合在一起,或者无中生有地制造出某些事件来证实自己的成见,于是就把别人无意的行为表现,误解为对自己怀有敌意,没有足够根据就怀疑别人对自己进行欺骗、伤害、暗算、耍弄阴谋诡计,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以致与人隔阂,在人际交往中自筑鸿沟,严重时还有可能反目成仇。 多疑心态一旦形成,相对就比较顽固,它是导致偏执性人格障碍的温床,需要警惕。但单纯的多疑,即在成为一个人的行为模式之前,则通常在误会或有人搬弄口舌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例如妻子因社交需要与异性接触就怀疑妻子不忠,听到别人的善意批评就怀疑别人存有敌意等等,即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下,具有多疑心态的人才会“疑心生暗鬼”,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才会产生忿恨甚至报复心理。而在其他没有诱发情景的时间里,则一般不会产生多疑心态,完全能像常人一样心态平静地生活。
- 疲劳 疲劳又称疲乏,是主观上一种疲乏无力的不适感觉。疲劳不是特异症状,很多疾病都可引起疲劳,很少有患病后更觉浑身是劲的情况,不同疾病引起不同程度的疲劳,有些疾病表现更明显,有时可作为就诊的首发症状。
- 昏睡 有意识障碍的运动和言语抑制称为昏睡或昏迷。
- 脑衰弱综合征 脑衰弱综合征是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早期症状,神经衰弱是神经症的一种类型,虽然许多临床症状类似,却有本质的不同。
- 神经症性抑郁 抑郁性神经症又称神经症性抑郁,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也往往与病人的个性偏离有关;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治疗要求,但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幻觉、妄想,生活工作不受严重影响。
- 紧箍咒一样头紧 紧箍咒一样头紧是因体弱肾虚引起的头部头盖骨骨性病变外加自身个体强烈的生物磁场磁性作用引起的,随着自身个体生物磁场时间段的变化患者头骨可自动相应松紧。
- 神志恍惚 呼之能应,但答非所问,记忆力、计算力差。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
- 言语凌乱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是不协调的,其精神病性症状不是在情感低落或高涨的背景上产生的,可见言语凌乱、思维不连贯等等。
- 呆滞 呆滞的主要表现是精神衰弱,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症,患者常感脑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低下,目光呆滞,常有头痛等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但无器质性病变存在。神经衰弱的主要症状有:容易疲劳、容易兴奋、睡眠障碍、情绪障碍、紧张性疼痛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 神经衰弱综合征 神经衰弱综合症又称类神经衰弱或脑衰弱综合症,神经衰弱综合症是指某些慢性躯体疾病所引起的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群。其发生发展、病程经过及预后,均决定于躯体疾病本身,随着躯体疾病的好转和全身状况的恢复,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亦随之消失。
- 职业神经症 职业神经症是癔病的表现。癔病的临床表现有各种各样的症状,最多见的是精神障碍(分离型)和躯体障碍(转换型)。
- 易激惹 一种反应过度状态,包括烦恼、急躁或愤怒。可见于疲劳、慢性疼痛,或作为情感异常的临床特征,发生于老年性、脑外伤、癫痫和情感性精神障碍。
- 神志不清 指神志昏蒙,时清时昧,呼之能应,或时有谵语。
- 衰弱 衰弱又分为生理上的体质衰弱和神经衰弱。体质衰弱,此类人生活能力差,防卫疾病的能力低,比别人容易生病,是属于亚健康。神经衰弱是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不同的一种功能性疾病,患者大都具有神经质素质。目前认为神经衰弱是指由于某些长期存在的精神因素引起脑功能活动过度紧张,从而产生了精神活动能力的减弱。
- 噩梦 恶梦是指做内容恐怖的梦,并引起焦虑恐惧为主要表现的睡眠障碍。恶梦在儿童中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最多见。无明显性别差异,发生率约1%左右。
- 神经症性反应 患者有精神活动能力降低,常有焦虑和烦恼,或为各种躯体不适感所苦,体格检查不能发现脑器质性病变或躯体疾病作为其临床症状的基础;自知力大都良好,无持久的精神病性症状;通常不会把自己的病态体验与客观现实相混淆,即患者现实检验能力末受损害;行为一般保持在社会规范容许的范围内,可为他人理解和接受;常迫切要求治疗。起病多与素质、人格特征或精神应激有关;病程多迁延或呈发作性。病程不足3月或仪有一次短暂发作者称神经症性反应。
神经衰弱早期症状有哪些?
一.症状原来神经衰弱的意义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过分易衰弱和过分易兴奋状态,伴有继发症状”(Muller《神经衰弱手册》,1893)。现在基本上也同意这种观点。许多教科书上不过把症状描述得更详细些。如Kind认为:神经衰弱主要症状是各方面能力下降和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增强。心理水平上易疲乏,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弱,带恐怖性质的焦虑。对声、光或躯体各部分有病态的易感性,如心脏虚弱及各种性功能障碍。1985年在我国神经症座谈会上确定的神经衰弱定义指出,本症患者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常伴有情绪烦恼和一些心理生理症状。有学者认为神经衰弱者的疲乏是有选择性的,即对有兴趣的情绪体验不易疲乏,而对无兴趣或潜意识中有抵触情绪者则容易疲乏,这是其特点。主要临床表现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衰弱症状 这是本病常有的基本症状。患者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或脑力迟钝,肢体无力,困倦思睡;特别是工作稍久,即感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考困难,工作效率显著减退,即使充分休息也不足以恢复其疲劳感。很多患者诉述做事丢三落四,说话常常说错,记不起刚经历过的事。2.兴奋症状 患者在阅读书报或收看电视等活动时精神容易兴奋,不由自主地回忆和联想增多;患者对指向性思维感到吃力,而缺乏指向的思维却很活跃,控制不住;这种现象在入睡前尤其明显,使患者深感苦恼。有的患者还对声光敏感。3.情绪症状 主要表现为容易烦恼和容易激惹。烦恼的内容往往涉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感到困难重重,无法解决。另一方面则自制力减弱,遇事容易激动;或烦躁易怒,对家里的人发脾气,事后又感到后悔;或易于伤感、落泪。约1/4的患者有焦虑情绪,对所患疾病产生疑虑,担心和紧张不安;例如,患者可因心悸、脉快而怀疑自己患了心脏病;或因腹胀,厌食而担心患了胃癌;或因治疗效果不佳而认为自己患的是不治之症。这种疑病心理,可加重患者焦虑和紧张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另有约40%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短暂的、轻度抑郁心境,以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常在10分以下。可有自责,但一般都没有自杀意念或企图。有的患者存在怨恨情绪,把疾病的起因归咎于他人。4.紧张性疼痛 常由紧张情绪引起,以紧张性头痛最常见。患者感到头重、头胀、头部紧压感,或颈项僵硬;有的则诉述腰酸背痛或四肢肌肉疼痛。5.睡眠障碍 最常见的是入睡困难、辗转难眠,以致心情烦躁,更难入睡。其次是诉述多梦、易惊醒,或感到睡眠很浅,似乎整夜都未曾入睡。还有一些患者感到睡醒后疲乏不解,仍然困倦;或感到白天思睡,睡觉又觉脑子兴奋,难以成眠,表现为睡眠节律的紊乱。有的患者虽已酣然入睡,鼾声大作,但醒后坚决否认已经睡了,缺乏真实的睡眠感。这类患者为失眠而担心、苦恼,往往超过了睡眠障碍本身带来的痛苦,反映了患者对睡眠的焦虑心境。6.其他心理生理障碍 较常见的如:头昏、眼花、耳鸣、心悸、心慌、气短、胸闷、腹胀、消化不良、尿频、多汗、阳痿、早泄或月经紊乱等。这类症状虽缺乏特异性,也常见于焦虑障碍、抑郁症或躯体化障碍,但可成为本病患者求治的主诉,使神经衰弱的基本症状掩盖起来。二.诊断本病患者有显著的衰弱或持久的疲劳症状,但无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病变可以解释这类症状发生的原因;加上本病常有的易兴奋又易疲劳(兴奋性衰弱),情绪症状、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这4类症状中的任何两项;对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造成了不良影响;疗程在3个月以上;排除了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和精神病的可能,便可诊断为神经衰弱。或者依据下列临床表现:1.衰弱症状 如精神疲乏,脑力迟钝,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困难,工作和学习不能持久,效率减低。2.兴奋症状 工作或学习时用脑均可引起精神兴奋,回忆及联想增多且控制不住,对声、光敏感,但并不表现言语行动增多。3.情绪症状 易烦恼、易激惹,也可表现在工作、学习效率下降或精力不足时焦虑、苦恼,但并无广泛的焦虑或原因不明的心境低落。4.紧张性疼痛 如紧张性肌肉疼痛。5.睡眠障碍 如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睡后仍有疲乏感。至少具上述5项症状中的3项,且无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病变可以解释这类症状发生的原因,并需经一定时间的观察(如2~3个月)或病程在3个月以上,即可诊断神经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