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相关症状
- 休克性神经受累 休克性神经受累是指神经受到外力直接或间接的伤害发生麻痹,在一周到三月左右能自行获得恢复的病症。
- 脊髓性间歇破行 脊髓性间歇破行表现为开始步行无症状,行至一定距离(约1-5分钟)出现一侧或两侧下肢无力,休息后好转。见于脊髓动脉内膜炎,脊髓发育异常、椎管狭窄等。
- 胸部紧迫或束带感 周围血白细胞数正常或稍高,由细菌引起或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明显升高。x线检查肺部纹理增粗或肺门阴影增深。
- 脊髓横贯损害 脊髓横贯损害由于感染直接引起或感染诱发所引起的脊髓功能失常导致全部或大多数神经束的神经冲动传导阻滞,局限于数个节段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症。多数在急性感染或疫苗接种后发病。表现为脊髓病变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感觉缺失和膀胱、直肠、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是常见的脊髓疾病之一。发病可见于任何季节,但以冬末春初及秋末冬初更为觉见。
- 空洞形成 空洞形成是指脏器组织中坏死或液化的病变物质排出后,在原处所遗留的凹陷或孔隙。
- 尿失禁 尿失禁(incontinence of urine)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 感觉障碍 感觉是各个感受器对机体内各种刺激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觉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
- 瘫痪 瘫痪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肌肉活动能力的降低或丧失。
- 脊髓休克 脊髓休克也称脊休克。当脊髓与高位中枢断离时,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称为脊髓休克。这种脊髓与高位中枢断离的动物称为脊动物。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早期症状有哪些?
急性起病,常先有脊背部疼痛、胸腹部束带感及下肢麻木感,后迅速出现脊髓受损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障碍,多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达高峰,70%~75%见于胸髓,其次为颈髓、腰髓,骶髓最少见。由于病因不同,脊髓损害的水平、范围及严重程度各异。
病初常表现为脊髓休克,瘫痪呈迟缓性,3~4周后,变为痉挛性,肌力开始由远端至近端渐恢复。休克期长短与脊髓受损程度、并发症多少有关。少数由于供血障碍导致脊髓软化、坏死者,休克期后,肢体仍会处于长期迟缓性瘫痪状态,预后较差。
感觉障碍呈传导束型,病变水平以下各种感觉均减退或消失,部分在感觉消失区上缘有1~2个节段的感觉过敏区或束带样感觉异常。另由于病损部位不同,可有脊髓半切损害表现。极少数无感觉障碍。
本病早期即出现大小便潴留。休克期主要为充溢性尿失禁,后随脊髓功能恢复,膀胱逼尿肌出现节律性收缩,50%在2~3周内恢复排尿功能。其他自主神经症状包括皮肤干燥、无汗、皮温低、指(趾)甲脆裂、霍纳征等。
部分脊髓损害可自较低位节段迅速向高位进展,瘫痪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自双下肢开始,依次累及腰、胸、颈部,最后影响延髓出现呼吸困难、饮水呛咳及言语不能,称为上升性脊髓炎,预后差。少数病变累及脊髓膜或脊神经根,出现脑膜刺激征。
根据急性起病,迅速进展的双下肢瘫痪或四肢瘫、传导束型感觉减退及大小便障碍,脊髓MRI显示节段性肿胀及散在斑点、斑片状异常信号,病前若有感染或疫苗接种史即应考虑本病。
确切诊断主要应寻找病因,目前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SF及血液中细菌或病毒的DNA或R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病原菌抗体、CSF中病原菌培养或动物接种等方法寻找感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