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质状态 感染中毒性脑病的重症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听力减退、颅神经麻痹、单瘫或多肢瘫、智能减退及其它精神障碍,另一些患儿则从昏迷转为去质状态或去大脑强直状态,轻症者多可恢复,但有的仍可留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降低、行为异常和性格改变等。
- 感染诱发昏迷 昏迷急性起病者常见于感染。这些感染性疾病包括:1病毒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森林脑炎、脑膜脑炎、肠道病毒性脑炎、流行性出血热、脑炎型流行性感冒等;2立克次感染;3寄生虫感染:如脑型疟疾、急性脑型血吸虫病、弥漫性脑囊虫病等;4感染中毒性脑病:如中毒性肺炎、中毒性痢疾、败血症等;5螺旋体感染。
- 低温性昏迷 低温性昏迷:部分病人在冬季即感到神志模糊,当暴露于寒冷时,可诱发昏迷,或使已发生的昏迷更加延长。此类危象常发生于冬季,起病缓慢,逐渐进入昏迷,体温很低,用普通体温计测温不升,须用实验室所用温度计测量肛温,才知其低温程度,可低达近30℃。
- 失钠性昏迷 失钠性昏迷:胃肠紊乱、手术、感染等所致的钠丧失,可促发如同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中的危象。此型危象昏迷的周围循环衰竭特别显著。值得注意的是本病患者在开始应用皮质激素的最初数天内,可发生钠的排泄增多,可能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原来甚低,经治疗后被提高之故。有报告在用皮质素治疗后不到1周,患者进入昏迷状态,并伴有显著的钠负平衡。此外,在单独应用甲状腺制剂,尤其用量过大时,由于代谢率之增加,机体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需要量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缺乏更加严重,另一方面,甲状腺制剂于甲状腺功能减退者有促进溶质排泄作用,从而引起失水、失钠。
- 高渗性昏迷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简称高渗性昏迷,是一种较少见的、严重的急性糖尿病并发症,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严重的高血糖、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而无明显的酮症酸中毒。
- 痰饮 所谓痰饮,就是指水液代谢障碍而引起的局部病理产物,又成为某些以痰多、苔腻、脉滑等为主症的疾病的致病因素。一般来说,黏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1.痰。痰较为黏稠,普在人体中的位置不固定,位置不同,所引发的疾病各不相同。例如,滞留于四肢中的痰会引发四肢麻木等病症;滞留于胃中的痰会导致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滞留于肺中会引起痰多、咳嗽等病症;滞留于心中的痰会导致心神不宁。 2.饮。饮较为稀薄,饮在人体中的位置不同,所引发的疾病也不相同。例如,滞留于肺中的饮会引发咳嗽、哮喘;滞留于胃肠中的饮会引起呕吐、腹部不适;滞留于胁下的饮,会引发胁下疼痛、咳嗽。
- 瞳孔不对称 瞳孔直径一般在2~5毫米,平均为4毫米,最小可到0.5毫米,最大可到8毫米。瞳孔不对称指两侧瞳孔不等大或者位置不对称。
- 中枢神经抑制药诱发昏迷 中枢神经抑制药诱发昏迷是垂体危象与垂体卒中危象的类型之一,即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缺乏,机体应激能力下降,在感染、呕吐、腹泻、脱水、寒冷、饥饿等情况下及应用安眠药或麻醉剂而诱发危象。垂体肿瘤突发瘤内出血、梗塞、坏死,致瘤体膨大,引起的急性神经内分泌病变称垂体卒中。
- 昏迷 昏迷是由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网状结构发生高度抑制而造成的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即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最高级神经活动的高度抑制表现。临床上将昏迷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两种。 1、浅昏迷 随意运动丧失,仅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对疼痛刺激(如压迫眶上缘),有躲避反应和痛苦表情,但不能回答问题或执行简单的命令。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角膜反射及瞳孔对光反射、腱反射仍然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可同时伴有谵妄与躁动。 2、深昏迷 自发性动作完全消失、肌肉松弛、对外界刺激均无任何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及腱反射均消失,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即各种反应和反射都消失。病理征继续存在或消失,可有生命体征的改变。昏迷是病情危重的标志,应积极寻找病因,并应积极处理。
- 呼吸抑制 呼吸抑制多见于阿片类药物中毒: 1.轻度阿片类中毒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或抑制。患者出现幻想、失去时间和空间感觉。 2.重度中毒时出现昏迷、瞳孔缩小如针尖大小和严重呼吸抑制三大体征。患者可有惊厥、牙关紧闭和角弓反张。呼吸变浅变慢,继之出现叹息样呼吸或潮式呼吸,常并发肺水肿。急性中毒12小时内多死于呼吸衰竭。 3.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便秘、消瘦、衰老和性功能减退。
- 呼吸减慢而不规则 呼吸减慢而不规则见于安眠药过量服用,安眠药又名安定,主要成分是西潘,本品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盐酸。遇酸或碱及受热易水解,口服药物在胃酸的作用下开环,进入碱性肠道又重新环合成原药。因此,不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抗焦虑,停药后代偿性反跳较轻,停药困难轻。后遗效应较轻。安全范围大。
- 昏睡 有意识障碍的运动和言语抑制称为昏睡或昏迷。
- 咽喉及口内刺痒 咽喉及口内刺痒是吃发芽马铃薯中毒的症状之一。
- 头昏想睡觉 头昏想睡觉是指头脑昏昏沉沉,头晕,脑子不清醒,很困,想睡觉。
- 深昏迷 深昏迷:意识全部丧失,对外界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各种反射消失,全身肌肉松驰。 深昏迷的患者,临床表现为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无自发活动,身肌肉松弛,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生命体征发生明显变化,如呼吸不规则、心律紊乱、血压波动等。 昏迷是由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网状结构发生高度抑制而造成的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即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最高级神经活动的高度抑制表现。临床上将昏迷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两种。 1、浅昏迷随意运动丧失仅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对疼痛刺激(如压迫眶上缘),有躲避反应和痛苦表情,但不能回答问题或执行简单的命令。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角膜反射及瞳孔对光反射,腱反射仍然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可同时伴有谵妄与躁动。 2、深昏迷自发性动作完全消失、肌肉松弛、对外界刺激均无任何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及腱反射。均消失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即各种反应和反射都消失,病理征继续存在或消失,可有生命体征的改变。昏迷是病情危重的标志应积极寻找病因并应积极处理。
- 水中毒性昏迷 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患者会出现水中毒性昏迷。水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虚脱,精神错乱、抽搐与昏迷。
- 空气栓塞 空气栓塞是一种起源于肺的气体栓子阻塞脑血管引起的疾病,通常因在周围压力降低时(如从深水潜水上升时)膨胀的肺部气体导致肺过度膨胀所致,其常见的特征为疼痛和/或神经系统症状.
- 对光反应消失 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的改变。当用手电筒照射瞳孔时,其变化很小,而移去光源后瞳孔增大不明显,此种情况称为瞳孔对光反应迟钝。当瞳孔对光反射毫无反应时,称为对光反应消失。
- 觉醒状态丧失 昏迷患者觉醒状态丧失,临床表现为患者的觉醒-睡眠周期消失,处于持续的“深睡”之中,不能觉醒。患者的知觉、注意、思维、情感、定向、判断、记忆等许多心理活动全部丧失。对自身和外界环境毫不理解,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对简单的命令不能执行。给予强烈的疼痛刺激,除有时可出现痛苦表情或呻吟外,完全无意识性反应。
- 肾上腺危象 指由各种原因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或缺如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可累及多个系统。主要表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所致的症状,如脱水、血压下降、体位性低血压、虚脱、厌食、呕吐、精神不振、嗜睡乃至昏迷。
昏迷早期症状有哪些?
一、病史提问
1、重点了解昏迷起病的缓急及发病过程。急性起病者常见于外伤、感染、中毒、脑血管病及休克等。
2、了解昏迷是否为首发症状,若是病程中出现,则应了解昏迷前有何病症。如糖尿病人可出现高渗昏迷和低血糖昏迷,肝硬化病人可出现肝昏迷,甲亢病人可出现甲亢危象等。
3、有无外伤史。
4、有无农药、煤气、安眠镇静药、有毒植物等中毒。
5、有无可引起昏迷的内科病,如糖尿病、肾病、肝病、严重心肺疾病等。
6、对短暂昏迷病人,应注意癫痫或晕厥等疾病。
二、查体发现
1、应仔细观察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皮肤及头颈情况。高热者应注意严重感染、中暑、脑桥出血、阿托品中毒等,低体温者需注意休克、粘液水肿、低血糖、镇静剂中毒、冻伤等;脉搏过缓要注意颅内高压、房室传导阻滞或心肌梗塞,心率过快者常见于心脏异位节律、发热及心衰等;呼吸节律改变类型有助于判定脑部病损部位,要注意呼吸气味(糖尿病酸中毒有水果气味、尿毒症有尿臭味、肝昏迷有腐臭味、酒精中毒有酒味,有机磷中毒有蒜臭味);高血压可见于脑出血、高血压脑病及颅内高压等,低血压常见于休克、心肌梗塞、中毒等;皮肤呈樱桃红色为CO中毒,皮肤瘀点见于败血症、流行性脑膜炎,抗胆碱能药物中毒或中暑时皮肤干燥,休克时皮肤湿冷多汗;注意耳、鼻、眼结膜有无流血或溢液等外伤证据。
2、神经系统检查应注意有无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瞳孔及眼底情况,重压眶上缘有无防御反应及表情反应,重刮足底有无肢体逃避反应,注意眼球位置,腱反射是否对称及病理反射;颅内高压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常有视水肿出血;双侧瞳孔散大见于脑缺氧、阿托品类药物中毒、中脑严重病变。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见于脑桥被盖部出血、有机磷和类药物中毒。一侧瞳孔散大见于同侧大脑钩回疝;一侧缩小见于霍纳氏征或同侧大脑钩回疝早期。
3、注意有无脑膜刺激征,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颅内出血性疾病。
三、昏迷分类
昏迷患者觉醒状态丧失,临床表现为患者的觉醒-睡眠周期消失,处于持续的“深睡”之中,不能觉醒。患者的知觉、注意、思维、情感、定向、判断、记忆等许多心理活动全部丧失。对自身和外界环境毫不理解,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对简单的命令不能执行。给予强烈的疼痛刺激,除有时可出现痛苦表情或外,完全无意识性反应。
根据觉醒状态、意识内容及躯体运动丧失的病程演变和脑功能受损的程度与广度的不同,临床上通常将昏迷分为4个阶段。
1.浅昏迷 临床表现睁眼反应消失或偶呈半闭合状态,语言丧失,自发性运动罕见,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及内在的需要,完全无知觉和反应。但强烈的疼痛刺激可见患者有痛苦表情、或肢体的防御反射和呼吸加快。脑干的反射如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角膜反射及瞳孔对光反射仍然存在,眼脑反射亦可存在。呼吸、脉搏、血压一般无明显改变。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2.中度昏迷 病人的睁眼、语言和自发性运动均已丧失,对外界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强烈的疼痛刺激或可出现防御反射。眼球无运动,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呼吸减慢或增快,可见到周期性呼吸、中枢神经元性过度换气等中枢性呼吸障碍。脉搏、血压也有改变。伴或不伴四肢强直性伸展和角弓反张(去皮质强直)。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3.深昏迷 全身肌肉松弛,对强烈的疼痛刺激也不能引出逃避反应及去皮质强直。眼球固定,瞳孔显著扩大,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眼前庭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跖反射全部消失。呼吸不规则,血压或有下降,大小便失禁,偶可潴留。
4.脑死亡 表现为无反应性深度昏迷,自主呼吸停止,瞳孔扩大固定,脑干反射消失,并伴有体温、血压下降。脑电沉默,脑血管造影不显影等。此时即使心跳仍在维持,但全脑功能永不恢复,一定时间内心跳也终将停止。
1959年,法国学者首次提出脑死亡概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摸索和实践,脑死亡标准日益完善,已逐步取代心脏死亡标准成为死亡判定的金标准。目前,全世界约有80个国家或地区颁布了脑死亡标准。我国脑死亡研究起步很晚,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上海华山医院提出的脑死亡诊断标准和步骤如下:
(1)脑死亡诊断的先决条件,即脑死亡诊断对象。
①原发性脑器质性疾病,如颅脑损伤、脑卒中、颅内占位性病变或颅内感染性疾病。
②深昏迷、自发呼吸消失,已使用人工呼吸机维持呼吸功能。
③原发病已明确,已施行合理治疗,因病变性质造成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
(2)除外可逆性昏迷,即不能作为脑死亡诊断对象。
①6岁以下儿童。
②急物中毒。
③直肠体温在32℃以下。
④代谢性、内分泌系统障碍,肝性脑病、尿毒症或高渗性昏迷。
⑤病因不明。
(3)使用人工呼吸机开始,至少观察12h,在12h内病人处深昏迷状态,无自发呼吸。
①原发性脑组织损伤,需经12h观察。
②原发性脑组织损伤,又有镇静药物中毒可能时,须待药物半衰期之后(约24h)再观察12h。若药物种类不明,至少需观察72h。
(4)脑干功能测试,先应符合以上先决条件①、②、③各条。
①第1次检查:首先需要符合以下6条脑干反射:
A.头眼反射(消失)。
B.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C.眼角膜反射(消失)。
D.前庭反射(消失)。
E.对身体任何部位之疼痛刺激,在脑神经分布区内有否反应(无反应)。
F.用导管在气管内吸痰,观察有无呕吐或咳嗽反射(无任何反射)。
②其次进行无呼吸试验:
A.由人工呼吸机供给100%的氧10min,再给95%氧加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或减慢人工呼吸机的呼吸频率,使PaCO2>5.33kPa(40mmHg)。
B.人工呼吸机与病人脱开,吸氧导管插入气管隆突,供给100%氧6L/min,再观察10min。若病人无自主呼吸,PaCO2>8kPa(60mmHg),即可证明病人无自主呼吸。
C.病人无自主呼吸,则再接上人工呼吸机。
D.若病人明显青紫,血压下降明显,应停止本试验。
③第2次检查:第1次脑干功能和呼吸检查之后,应再接上人工呼吸机人工呼吸4h,再进行第2次检查,步骤同第1次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