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红斑性肢痛症相关症状
  • 幻肢痛 幻肢痛又称肢幻觉痛,指主观感觉已被截除的肢体仍然存在,并且伴有剧烈疼痛,而疼痛多在断肢的远端出现,这实际上是一种幻觉现象。但绝大部分与截肢痛合并存在。
  • 毛细血管扩张症 毛细血管扩张症是指小血管的持久性扩张。扩张的血管多为小静脉或小动脉,在皮肤上出现红丝状、网状或星状损害。压之褪色。正常人的鼻翼两侧、颧部,因风吹日晒可见轻度毛细血管扩张,属正常范围。但若出现较大范围的扩张,则属某些疾病的表现。
  • 血管搏动或波形的改变 所谓周围血管征指的是在某些疾病条件下,检查周围血管时所发现的血管搏动或波形的改变。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征有以下几种 表现形式: 1、毛细血管搏动征(capillary pulsation syndrome)用手指轻压患者指床末端,或以清洁的玻璃片轻压其口唇效膜,如见到红、白交替的节律性微血管搏动现象,称为毛细血管搏动征。 2、水冲脉(water hammer pulse)水冲脉也叫做陷落脉、速脉或Corrigan脉。检查时,将患者手臂抬高过头并紧握其手掌腕面,可感到患者烧动脉搏动骤起骤降,急促有力,称为水肿脉。 3、交替脉(pulsus alternans)交替脉为一种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为心肌损害的一种表现。 4、重搏脉(dicrotic pulse)正常脉波在其下降期中有一重复上升的脉波,但较第一个波为低,不能触及。在某些病理情况下,此波增高而可以触及,称为重搏脉,即一个收缩期可触及两个脉搏搏动。 5、奇脉(paradoxical pulse)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称为奇脉。不明显的奇脉只有在听诊血压时方可发现,即原来听到的脉搏声在吸气时减弱或消失,或收缩压在吸气期较呼气期降低 1.33 kPa以上。 6、洪脉(bounding pulse)洪脉是指形态正常而振幅大的脉搏,触诊血管时可发现脉搏强而大。 7、细脉(small pulse)细脉指形态正常而振幅小的脉搏,与洪脉恰恰相反,触诊时脉搏弱而小,也称做丝脉(thready Pulse)。 8、枪击音(pistol shot sound)正常时在颈动脉或锁骨下动脉可听到相当于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两个声音,而在其他动脉处听不到。在病理情况下,将听诊器的胸件轻放在患者的脑动脉或股动脉处,可听到“喀一、喀一”的声音,称为枪击音。 9、Duroziez 双重音 用听诊器的胸件放在患者的股动脉根部听到随心脏收缩出现的收缩声与回声的双重音,称为Duroziez双重音。
  • 皮肤温度升高 皮肤温度升高常见于红斑性肢痛。红斑性肢痛(erythermalgia)是一种肢端血管发生过度扩张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在温热环境中阵发性肢端发红、皮肤温度增高和烧灼样疼痛。原发性者比较多见。本病属少见病。病人多为儿童或>40岁者。国外报导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约为2/1。但广州报告的433例中,青年女性最多,占92.86%,男女比率为1/13。
  • 中度痛 中度痛,为持续痛,影响休息,需用止痛药,睡眠受干扰。世界卫生组织(WT0)将疼痛程度划分为: O 度: 不痛。Ⅰ度:轻度痛,为间歇痛,可不用药。II度: 中度痛, 为持续痛,影响休息,需用止痛药。III度: 重度痛, 为持续痛,不用药不能缓解疼痛。Ⅳ度:严重痛,为持续剧痛伴血压、脉搏等变化。
  • 喜凉怕热 喜凉怕热是甲状腺素过多引起的代谢增高中的临床表现。
  • 失眠 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 热痛 热痛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表现之一。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公认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内分泌、代谢、营养、地理、职业、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差异、细菌和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索等方面有关系,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从病理改变的角度来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滑膜(以后可波及到关节软骨、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键),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全身性表现除关节病变外,还有发热、疲乏无力、心包炎、皮下结节、胸膜炎、动脉炎、周围神经病变等。广义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除关节部位的炎症病变外,还包括全身的广泛性病变。
  • 双足红肿热痛 由红斑性肢痛症疾病引起的,在一定诱因下,阵发性出现双足红、肿、热、痛等的临床表现,是红斑性肢痛症的一种临床特点。 红斑性肢痛症(erythromelalgia)系以肢体远端阵发性血管扩张,皮温升高、肤色潮红和剧烈烧灼样疼痛为主征的一种植物神经系统疾病。红斑性肢痛症(Erythromelalgi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末梢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特征为肢端皮肤红、肿、痛、热,多发生于双足,发病年龄最小者8岁,最大者52岁。以青壮年多见,是一种少见疾病。 流行病学: 1878年Mitchell首先报道以指端皮肤红、肿、热、痛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并命名为红斑性肢痛症。1964年Babb等将此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近30年来,我国南京、西藏、贵州和两广等地区,曾在健康人群中大批流行性发病。1995年王嘉桔教授将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一类具有流行性特点的红斑性肢痛症定义为特发性红斑肢痛症。
显示全部症状

红斑性肢痛症早期症状有哪些?

1.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 大约60%患者为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国外报道本病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约2∶1。起病可急可缓,多同时累及两侧肢端,以双足为重,双手亦可受侵,典型特征是手足皮肤血管扩张和血流量增加而出现局部红肿热痛,严重者呈灼热感,电击性或针刺样疼痛,动脉搏动增强,病人坐卧不安,抱足,不能入眠,喜凉怕热,既使冬季也喜赤足而行,或用凉风吹拂或将双足放入冷水中方能缓解症状,用一般止痛药难以奏效,一般无全身症状,患肢无营养障碍,不发生溃疡与坏疽。肢端可有客观感觉减退,指(趾)甲增厚,肌肉萎缩,但少有肢端溃疡、坏疽。病程长及(或)病情重者症状不仅限于肢端,可扩及整个下肢及累及上肢。在一定诱因下,阵发性出现双足红、肿、热、痛等特点,常可作出诊断。但须与冻疮、闭塞性脉管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雷诺现象、糖尿病性神经病、脊髓痨及中毒性末梢神经炎等相鉴别。
2.继发性红斑性肢痛症 肢端红、肿、热、痛四大症较轻,而且四大症状并非同时存在,多以热痛为主,病人喜凉怕热,晚间明显,有失眠,手足感觉过敏症。同时伴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3.本病有流行性发病的特点 尤其在南方各省,每年的2、3月间气温突然变化时可有流行发生。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轻微,剧痛难忍者少,多不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疼痛为热痛为主,刺痛、胀痛和痒痛者少。静止时疼痛减轻,活动时加重。日轻夜重,因而影响睡眠。发病部位不一,双手、双足、单手、单足,一侧手足以及单指(趾)或是数指(趾)均可发生。局部充血性肿胀或潮红者占1/3~1/2。少数患者有灼热感,约有1/3患者有关节痛、心悸和头痛等症。
根据其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及不伴有全身症状和某种原发病,即可确诊。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的诊断要点:
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气温突然下降、受寒或长途行走后急性发病。
2.主要侵犯手、足部,尤以两足常见。
3.发作时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肢体远端(手、足)的烧灼样疼痛,局部皮肤发红、皮温升高,肿胀,出汗。
4.表现为阵发性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甚至数天。每次发作大都在晚间。
5.局部受热、运动、长久站立或肢体下垂,均可诱发和加剧疼痛;休息、冷敷,将患肢抬高,可使症状减轻以至消失。
6.患肢动脉搏动增强。久病后可有肢端感觉减退,趾甲弯曲增厚,甚至肌萎缩。

红斑性肢痛症相关文章
红斑性肢痛症常用药品
  • 新度美安

    主要用于先兆性和非先兆性偏头痛的预防和治疗,能减轻症状及发作次数。也可试用于红斑性肢痛症、血管神经性水肿、慢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以及房性、室性早搏等。

  • 苯噻啶片

    主要用于先兆性和非先兆性偏头痛的预防和治疗,能减轻症状及发作次数。也可试用于红斑性肢痛症、血管神经性水肿、慢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以及房性、室性早搏等。

  • 威福仙胶囊

    1.本品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用于各种结核病的初治与复治,包括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2.本品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麻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 3.本品与万古霉素(静脉)可联合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利福平与红霉素联合方案用于军团菌属严重感染。 4.用于无症状脑膜炎奈瑟菌带菌者,以消除鼻咽部脑膜炎奈瑟菌;但不适用于脑膜炎奈瑟菌感染的治疗。

  • 利血平片

    高血压(不推荐为一线用药)。

  • 利福平片

    1.本品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用于各种结核病的初治与复治,包括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2.本品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麻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3.本品与万古霉素(静脉)可联合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利福平与红霉素联合方案可用于军团菌属严重感染。4.用于无症状脑膜炎奈瑟菌带菌者,以消除鼻咽部脑膜炎奈瑟菌;但不适用于脑膜炎奈瑟菌感染的治疗。

  • 复方阿司匹林片

    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牙痛、月经痛、肌肉痛、关节痛。